|
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最新消息
 |
2025-06-26 13:38 聯合報/ 記者
簡慧珍
/彰化即時報導
|
|
40歲以上民眾可接受雙能量X照射檢測肌肉質量指數和骨質密度。記者簡慧珍/攝影
|
彰化縣75歲王姓婦人常常突然腿軟舉步維艱,或一個踉蹌跌倒,家人起初以為罹患骨質疏鬆,就醫檢查沒骨鬆,肌肉質量指數4.2,低於亞洲女性基準5.4,醫師開給「養肌菜單」建議從飲食和運動兩大方面著手增長肌肉。
王婦身材瘦長,就醫時自述雙腳沒力氣也會痠痛,常常腳軟走不動,有時坐下去就難以從椅子上起身,手握力也變差擰不乾毛巾,因跌倒膝蓋受傷,家人以為骨鬆造成就帶她求醫,沒想到檢出沒骨鬆,進一步檢查是肌少症。
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主任廖曜磐今表示,王婦肌肉質量指數(ASMI)4.2,遠低於亞洲女性基準的5.4,從外觀看,雙腿外觀細小,走路時比較無法平衡而跌倒,如果伴隨骨質疏鬆,跌倒就容易骨折,因骨鬆常識流傳較廣,很多人把老人家易跌倒一律視為骨鬆,這是錯誤認知;40歲開始肌肉流失,肌少症也是隱形疾病,值得民眾注意。
彰化醫院放射科主任王憶芬指出,有沒有骨鬆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來檢測骨質密度,肌少症的重要參考依據「肌肉質量指數(ASMI
)」也可以用這儀器檢測,透過低劑量X光,精準測量身體各部位的脂肪量、肌肉量,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數據,男性小於7.0kg/m2、女性小於5.4kg/m2就可能是肌少症,另有判斷標準為握力男性小於26kg,女性小於18kg,行走速度每秒小於0.8公尺也是判斷準則。
廖曜磐表示,「養肌肉」要從強化營養和運動著手,年長者應該提升蛋白質數量,才可達到減少肌少症的發生機率,運動可選擇有氧舞蹈、快走等強化肌耐力運動,或太極拳、瑜伽等增進身體平衡感的運動,阻抗性運動例如說舉啞鈴、舉重、仰臥起坐、伏地挺身等,也是對抗肌少症有效的方式,。 | |
|
|